
为全面推进城市更新“好房子”建设战略,7月9日,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冯仕章、中装协胡亚南等一行赴上海国家建筑装配式内装产业基地考察调研。上海市室内装饰行业协会秘书长茅锈树全程接待陪同,国家建筑装配式内装产业基地陈龙、中国标准院刘炜及万华生态、泰山石膏、科筑装配科技、好美家装饰等10余家行业代表参与调研,结合上海家装市场“存量主导、技术迭代”的鲜明特征,围绕装配式装修落地、老房翻新实践、适老化改造推进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。
产业实践与市场数据共振:装配式技术成转型关键
调研中,基地负责人陈龙结合上海家装市场数据,系统阐述了装配式装修的产业价值。他指出,2024年上海家装市场总产值达3500亿元,其中存量房翻新占比45%(约1575亿元),局部改造增速超30%,这种“存量主导”的格局正倒逼装修模式革新。装配式装修通过标准化设计、工业化生产、模块化组装,在上海市场已实现施工周期缩短40%、现场建筑垃圾减少80%的显著成效,其技术优势与上海“高效、环保、品质”的城市发展理念高度契合。
中国标准院刘炜则聚焦标准体系建设,强调需针对上海家装市场特点动态优化规范。目前上海装配式装修家装领域渗透率达15%,工装领域更高达60%,但装配式定制模块溢价10%以上的成本矛盾突出。他建议参考宝山区200元/㎡的补贴试点经验,通过“标准统一+政策让利”双轮驱动,推动技术成本下降18%以上,加速从“可落地”向“广普及”跨越。

聚焦三大主线:上海实践破解行业痛点
此次调研紧扣上海市场三大核心赛道,结合调研提纲深入剖析发展现状:
在装配式装修深化应用层面,企业代表分享了本土化创新实践。尚海整装推出的整装自助模块系统,实现墙顶地标准化重组,适配上海老房结构复杂的特点;科筑装配的信息化管理系统,使施工进度偏差率控制在5%以内。针对调研关注的成本问题,企业建议借鉴上海“政策补贴+规模生产”模式,通过产业链整合进一步压缩溢价空间。
在老房翻新提质增效层面,各方聚焦上海15%的二手房交易增速带来的市场机遇。苏宁家装“以旧换新”套餐带动客单价提升25%,“48小时厨卫焕新”万华生态模式将工期压缩70%,这些创新实践有效回应了调研中“既有住房改造痛点”的议题。企业同时提出,需加强老旧房屋结构检测标准普及,建立与物业的前置沟通机制,破解水路电路改造安全隐患。
在适老化改造精准落地层面,上海的政策实践成为讨论焦点。《上海市适老化改造技术指南》强制覆盖7大安全系统,静安区“政府补贴30%+企业降价10%”的模式极具推广价值。数据显示,上海适老化改造中70%涉及卫生间改造,30%采用装配式技术,80%由子女决策其旧改标准,这些特征为调研中“专项改造需求”提供了鲜活注脚。企业建议进一步细化技术标准,强化防滑、呼救等核心系统的模块化集成。

锚定趋势: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未来
座谈会上,调研团队与企业代表结合上海家装市场趋势,就存量住宅翻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提问与交流,对未来行业发展达成共识:2025年上海存量房翻新占比将达50%,装配式技术、智能家居、适老化改造将成为标配。针对调研中关注的行业管理问题,各方建议借鉴上海经验,推动三项核心举措: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,破解多头管理难题;推广区块链监理技术,降低86%源于增项的合同纠纷;将绿色认证与碳积分制度结合,强化环保导向。
此次调研充分印证,上海家装市场的转型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宝贵样本。国家建筑装配式内装产业基地将持续整合北新建材龙牌集团、万华生态、卡萨帝、A.O.史密斯、泰山石膏、同心林科技、科筑装配科技等入驻企业资源,推动装配式技术与存量市场需求深度融合,为城市更新“好房子”建设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解决方案,让“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”的“好房子”居住体验惠及更多家庭。

内容来源/协会装配式内装专委会
